失傳的傳統鈑金工藝
點擊數: | 更新時間:2015-01-06 19:35:51
那些快要失傳的傳統鈑金工藝,我們應該繼續傳承下去,不要讓我們的子孫后代只能在照片上看到鈑金加工。
“當當當……”在市區西馬路的一家店里,每天總會傳出敲打鐵器的聲音。店主黃師傅今年已50多歲了,是一名有著近30年經驗的鈑金工,這門制作手藝,是祖傳下來的。不大的店鋪里整齊地擺放著水鐵桶、灑水壺、大鐵桶、大鋁鍋、工具箱、炊具等自制產品。
見到黃功夫時,他正在制作蒸包子用的鋁盤,有位顧客跟他定了10幾只。不過,這樣的生意并不常有。他告訴記者,炊具是他目前制作最多的,但一年下來,最多也就是30-40個。問及其他產品銷路如何,黃功夫停下手上的工作,十分感慨地說,現在一年到頭幾乎沒生意,他店里留存的30多只鐵桶,3年多都沒銷出去。黃功夫回憶說,開放初期,當鈑金工的人很多,當時新加坡有一家專門培訓學校,潮州市區也有一家白鐵廠,工人就有100多人。那時候,他生意很好,有時一個月就能賣出100多只鐵桶。
隨著社會的發展,塑料、不銹鋼等材料的家用器具逐漸的普及,鈑金這門手工藝慢慢地開始沒落。沒有了市場,加上賺取的利潤較低,會這門手工藝的老工藝人們很多也不再接觸這一行。目前,鳳城仍在堅持這門手工藝的人已寥寥無幾。黃功夫告訴記者,如今市區也就只剩下4、5家在做鈑金這門手工藝,但這些仍在堅持這門工藝的手工藝人年齡多在50歲以上。由于缺乏市場、利潤低等原因,年輕的一代大多不想學習鈑金手藝,而這些老手工藝人也不想將這門手藝傳授給下一代。